分享:
快速发布采购| 联系我们| 本站服务| 帮助中心
点击排行

走进非遗潮绣技艺:《中国潮绣》千年古法浮雕刺绣

2022-07-18 来源: 作者:
分享:

潮绣,潮州刺绣(潮绣)与广州刺绣(广绣)总称粤绣。粤绣与苏州的苏绣、湖南的湘绣、四川的蜀绣被誉为中国四大名绣。潮绣以富有浮雕效果的垫高绣法独异于其他绣法,以金碧、粗犷、雄浑的垫凸浮雕效果的钉金绣尤为人所瞩目。

 

1982年潮绣《九龙屏》和《吹箫引凤》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品种百花奖金杯奖。潮绣K金双面立体九扇屏风《龙腾盛世》荣获国际文博会特别金奖。


钉金绣·九龙屏 1982年

《九龙屏》是潮州钉金绣的代表作。采用钉金绣垫凸技艺,龙头垫棉和纸,用扎绒线丁勾勒轮廓,突出骨骼、鬃发;龙身铺垫高于表面二、三公分,浮雕般地展现了蛟龙雄浑善舞的身躯;龙鳞采用钉金二针企鳞法,此法为潮绣所特有,用金的折射产生闪闪发光的效果,富于质感。

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潮绣一直是国家领导人赠送各国首领和国际友人的重点礼品。

l 19世纪70年代末,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创作的《九龙屏风》挂屏在叙利亚展出时,深受好评,遂作为国家礼品赠给该国。

l 同期一条双面绣的大披巾也被当作国礼品,赠予法国总统。

l 2004年,国家领导人赠送了一幅K金垫绣《腾龙》予联合国秘书长。

l 2005年9月,国家领导人出访加拿大时,赠送马丁总理一幅K金乱针绣《下山虎》。

l 外交部也曾赠送给英国首相一幅双面立体垫绣——《丹凤阳》。

走进非遗潮绣技艺

传统的潮绣从材料上分类,可分为绒绣、钉金绣及金绒混合绣;按工艺技法可分为平绣、垫高立体绣。随着市场的发展、需求的改变,各种材料的增加以及外来文化的影响,又逐渐发展出具有潮州当地特色的珠绣和抽纱绣,使潮绣的种类愈加丰富多彩。

两百多种针针是法的刺绣工艺

潮绣构图饱满均衡,针法繁多。有二针龙鳞转针、旋针、过桥针、凹针绣、垫绣等60多种钉金针法以及40余种绒绣针法,同时,艺人还运用了折绣、插绣、金银勾勒、棕丝勾勒等多种技巧,使潮绣在“绣、钉、垫、贴、拼、缀”等技艺上更趋完善,纹理清晰,金银线镶,色彩浓艳,装饰性强。按刺绣工艺分为绒绣、线绣、金银线绣、金绒混合绣等四大类,具体法分为绣、垫、贴、拼、缀五种二百余种针法。

 

垫绒垫高胜似浮雕的立体造型

潮绣以垫高立体绣法独树一帜,以棉絮、纸丁、棉和纸丁混合垫高图案造型,然后刺绣绒线或金银线,使绣面物象浮突似雕,色彩富丽堂皇,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以饱满、匀称的构图和对比强烈的色彩,产生“平、浮、凸、活”的艺术效果。

 

金碧辉煌光彩夺目的刺绣色彩

潮绣以金线、银线、绒线、花线,或独立或结合,繁复的针法让人叹为观止。饱满的构图,鲜艳的色彩,清晰的纹理,金熠生辉。钉金绣,又称金银绣;以金银线为主,绒线为辅的叫金绒混合绣。钉金绣针法复杂,有过桥、踏针、捞花瓣、垫地、凹针、累勾绣等60多种针法,其中“二针企鳞”针法为其他绣种所无。钉金绣运用垫、绣、贴、拼、缀等技术处理,可产生浮雕式的艺术效果。

 

追溯千年古法潮绣

潮绣始于唐代,形成风格于明、清,流传于国内及东南亚一带。

唐代 潮绣之源

缘何唐代刺绣喜用金线,今天的潮绣也保留着金绣工艺的重要特征,这二者是否有着某种渊源,唐代佛教信仰之盛与传承至今的潮汕文化祭祀之俗是否有关?

唐代兴佛,兴佛之俗带动了潮州刺绣用金之盛。在今天的潮州,多项民俗工艺中仍保留着用金之俗,如潮州金漆木雕工艺,《潮阳县志》记载:“潮阳金漆木雕,始于唐,盛于宋。”这种显耀华贵的工艺多用于庙宇祠堂,明清时也作为民间日用,如门窗、几案、神龛等。工匠在木料上精工雕刻之后,再贴金箔,其艺精巧,富丽堂皇。金漆木雕与潮州刺绣有异曲同工之妙,多层镂雕工艺与金绣垫高技艺如出一辙,充分体现出传统工艺间的相互借鉴与影响。

 

宋元 潮绣之盛

从刺绣的原材料来看,宋朝的潮州纺织原材料丰富,有刺绣的条件。其他关于宋代潮绣的文献信息有,《宋史·仪卫志》记载:太祖乾德三年(公元 965 年),改以往画衣为绣衣,使用的器物、朝服、法器几乎都以刺绣为饰。潮州手工业的大发展,从宋代开始兴盛。在今天的潮绣品类中,非常有代表性的用品是绣屏。

 

明代 潮绣之精

关于明代潮绣的实物证据,见于潮州北郊明代墓葬中出土的刺绣实物,有官袍一件,绣有孔雀、牡丹等,可以看出花卉的绣制工艺与现在潮绣的盘金工艺一脉相承。明嘉靖时,潮州人口有两万八千户之多,戏曲文化之盛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的繁荣,而以潮绣为戏文主要内容的潮剧之流行,则是潮绣在明代兴盛发展的重要例证。

 

《荔镜记》共五十五出,其中第二十六出《五娘刺绣》中,用大量文笔描绘主人公五娘的刺绣工艺细节,以五娘女工之巧来烘托人物相貌之美。

清代 潮绣之广

清初,潮绣声名大振,刺绣已被广泛应用在各种厅堂、佛庙、婚丧喜庆的陈设和日用服饰上,并逐渐形成了色彩浓郁鲜丽、构图富有装饰趣味的风格。在清代以来延续了几百年关于清代潮绣的实证,见于开元寺所藏五件金绒混合绣佛像。潮绣在清代的发展,还可以从潮绣的出口情况加以了解,乾隆年间,绣品输向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一带,占领南洋市场。


潮州开元寺清代金绒混合刺绣佛像

民国 潮绣之定

民国前中期,潮州手工业出现了中兴。潮绣在此时定型为“绒绣”“金绣”两种:“绒绣”采用细小的绒丝线刺绣,色彩富丽夺目,针法多变、纹理分明;“金绣”则以金皮(银皮)线绣之,有时先在图稿上垫以棉花之类,使绣品富于立体感,金光闪闪,格外精美。还有的以金绒相间,色彩斑斓,金碧辉煌。

 

早在秦汉时期,潮州即设郡治。唐宋以来,潮州一直是粤东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潮州人勤劳勇敢,能工巧匠辈出,潮州木雕、彩瓷、嵌瓷、剪纸、大吴泥塑、抽纱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这些极富潮汕地域特色的民间手工艺与潮剧、铁枝木偶、庙堂寺院建筑、民俗庆典活动等一起构成潮绣丰厚的文化基础,形成潮绣别具一格的艺术风格。

为促进传统手工刺绣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与保护,2018年12月,经文化和旅游部批准,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驻潮州传统工艺工作站、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中国刺绣艺术研究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纤维艺术研究所、潮州名瑞刺绣艺术研究院、广东名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2018潮州国际刺绣艺术双年展”在潮州市博物馆、名瑞楼和潮州市文化长廊隆重举办,创建了一个以刺绣艺术为载体的国际交流平台,有力促进了传统刺绣技艺与当代生活、当代艺术、当代文化的融合,促进了刺绣产业的振兴和发展。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中国刺绣艺术研究院成立之初,组织相关学者对潮绣进行专题研讨。学者们一致认为,潮绣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很值得深入研究,于是,成立了一个由行业领导、潮绣专家和知名学者组成的专家团队和中青年学者组成的研究课题组。经过几年的努力,多次研讨,几易其稿,《中国潮绣》终于完稿,并由中国纺织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融潮绣史论、技艺、纹样研究为一体,注重传承、系统论述潮绣文化及技艺,分析研究孕育潮绣的地理环境、民系组成开始,系统整理潮绣自唐、宋、元、明、清、民国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发展历程;详细介绍了潮绣的材料与工具以及制作工艺流程,通过图片与拍摄,以分解示意图的方式详细分析潮绣独特的针法及技艺;深入挖掘、整理潮绣各时期的典型品类,以精美的图片和平实的文字展示不同时期潮绣技艺的特色和文化内涵;此外,还深入分析了潮绣的文化特征与艺术特色,剖析了潮绣的题材,纹样及寓意,构图、造型及色彩等内容。凝聚了专家学者四年来的汗水和心血,也是他们沉甸甸的研究成果。


李当岐 主编 蔡民强 李春亮 副主编《中国潮绣》中国纺织出版社 2022年5月出版

作者简介

李当岐,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中国刺绣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驻广东潮州传统工艺工作站副站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西方服饰文化比较研究,一直致力于基础理论研究和平台建设,主持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隐私声明|版权与著作权| 法律声明|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付款方式

中国服装刺绣服务商网 - 服装刺绣行业专业网络宣传媒体“互联网+”服务平台
Copyright 2022-2024 中国服装刺绣服务商 All Rights Reserved.《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备案中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稿件版权单

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